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cmacslm

首页 > 新闻 >   > 聚焦学会 >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侧记

作者 来源 《科学时报》 点击率 17880 添加时间 2012/2/21

“进入大会报告厅,就能明显地感觉到浓重的学术氛围。”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杨民在参加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和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以下简称“检验大会”)的开幕式后,用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他参会的感受。
“检验分会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走在中华医学会各个分会的前面。它在紧跟技术发展的同时,还兼顾整体实力的提升,尤其着眼于对基层地区临床实验室能力的培养。”杨民说。
的确,检验医学作为临床医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尤其在进入21世纪之后,愈发凸显了它在医疗活动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对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疾病、判断预后都起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检验医学成为了反映医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性指标。”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表示,加强临床实验室的管理,提高检验技术水平,对临床水平的提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合当前国家的新医改方案,以及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检验医学地位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此次检验大会除了关注检验技术发展,还特别注重与临床的对接。
“检验医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服务患者与临床。” 中国医科大学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尚红教授对记者说。
技术与经济性能并重
“在实验室做好本职工作、科研工作只是我们检验人员工作的一部分,此外,还要积极地参与到国家的医疗体制改革中,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在所开展的检验项目中,除了要关注技术之外,同时还要重视经济性能。”赵明钢说,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医改的攻坚之年,检验人员应该思考自身在其中的作用与价值。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很多三级医院中,临床检验收入已经占据医院总收入的15%以上。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意味着,加强对检验科室的有效管理与缓解当前的“看病贵”有一定的联系。
赵明钢认为,这就需要检验人员应该对现行的检验项目进行重新梳理。“哪些需要淘汰?哪些需要更新?在考虑检验准确性、敏感性,以及技术进步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到经济性能。”
而当前的医疗收费模式正在从按服务项目收费向按病种收费等方式的转变。
此外,鉴于各个医院在不同学科发展的情况各异,以及同一学科内部不同专业组别的差异,赵明钢坦言,应该进一步加强临床检验中的微生物检验队伍。
以抗生素管理为例,赵明钢说,国家已经下发了相关文件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控,特别对三甲医院。“对住院患者,一定要减少经验性用药,要做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
而评价细菌耐药性、敏感性的结果,则全部来源于临床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实验室的技术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用药的合理性。”赵明钢说。
在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支持的方面,赵明钢觉得更为重要。
“注重对县级医疗机构的检验能力的培训,要知道县级医院的检验科缺什么,哪些项目亟待提高,检验质量怎么样,并协助做好室内、室间质控。”赵明钢希望除了国家的专业委员会之外,各省的专业委员会也要把对县级医疗机构的支持纳入工作规划之中。
“如果县级的检验水平提高了,才能为患者有序流动,就近医疗以及双向转诊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赵明钢说,医疗水平提高的同时,一定要与群众的医疗需求的契合度相吻合。随着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是不是可以通过探索一些独立实验室的建立,来进一步解决资源共享。
继续推动检验结果互认
卫生部从2006年2月发布《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到2010年6月继续发布《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此后又把“逐步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写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都涉及到如何在同级医疗机构实现检验结果互认。
这一问题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申子瑜教授看来已经成为检验界在医疗改革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特别是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以及国家大力支持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计划,医疗服务将呈现快速增长,临床实验室也自然会“水涨船高”,从中受益。
卫生部临检中心主任陈文祥教授作为国内检验结果互认的倡导者,近几年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文章来探讨实现这一愿景的可能性和不足之处。
陈文祥认为,检验结果互认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前提,在此前提下,检验结果互认的核心问题是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的问题。
“检验结果准确,具有跨时空的可比性,是包括临床检验在内的所有测量和检测的工作目标,它具有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陈文祥说,通过建立适当机制,促进测量或检测结果互认在国际计量界和实验室认可界早有先例。
谈到目前各地区已经陆续开展检验结果互认工作,陈文祥觉得“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要继续努力”。他认为还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临床实验室运行必要质量体系,规范开展检验工作,是实现检验结果互认的重要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需要制定准确性或一致性的判定标准或允许误差范围。
第二,检验结果互认还需要判断检验结果是否准确一致的依据和实现检验结果准确一致的工具,建立和应用参考系统或指定比对系统将是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主要技术内容。
第三,检验结果互认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外部质量保证机制,主要包括室间质评、正确度验证和标准化计划等。
不过,陈文祥也指出了检验结果互认所存在的技术方面的问题。“有些通过努力可以逐步现实可比,但有些确实存在明显方法间差异,还有待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检验结果互认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保证科学性和可能性前提下严谨地开展工作。”
建立适合我国人群的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临床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是临床医生评估受检者健康与否以及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实验室向临床提供的参考区间应该准确适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临床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仍主要引用或参考国外人群的资料,也有部分参考区间数据来自我国早些年局部地区的人群研究。
“由于检测方法学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人民生活方式和水平的改变,许多数据已经不再使用。”尚红认为,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适合我国人群的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对我国疾病诊断和治疗、评估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据尚红介绍,此次对中国人群部分临床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初步研究主要参照国际通用研究方法,采取多中心研究方式,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六大区域各选取一家医院,由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实验室能力评估,通过评估的实验室对本地区人群进行抽样,筛选符合要求的参考个体,抽取静脉血,应用多个检测系统同时对临床常用生化项目和血液项目进行检测。
目前,该研究已经初步得出了一些项目的参考区间随地域、性别和年龄而异,与现用参考区间存在差异。
“待征求相关临床专科分会的意见后,才能把相关的结果进行公布。”尚红表示,目前的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还将继续开展其他检验项目、儿童、孕妇等不同人群参考区间的研究。
据陈文祥介绍,此次检验大会共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1200多名代表来参加,共收到1617篇学术论文,其中精选了279篇论文进行壁报展示,最终经过专家的评审有125篇论文获得了“优秀壁报”。
在所有投稿论文中,北京、湖北、四川、上海、辽宁的投稿篇数位于全国投稿总量的前5位,而位居投稿单位前五位的分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医院、卫生部临检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张掖市人民医院。

    Baidu
    map